良杯於鑒茗不可少,惜時人多重壺不重杯。
古之人品茗時亦多有識見,故范希文詩雲:“黃金碾畔綠塵飛,碧玉甌中翠濤起。”又有放翁題“銀瓶銅碾俱官樣,恨個纖纖為捧甌。”
優茗需配好具,方可得其中真味。明清以後,品茗杯盞多用瓷器,蓋易潔,美目,得茶真味之故。
瓷具向為我中華神技,個中翹楚名揚七海,為人所珍。古瓷器之燒造與今不同。據國立故宮博物院文獻,古法瓷釉之製備於今已異。古人備釉時,僅釉石及釉料粉碎混合,隨之布塗於坯體即行燒造。另彼時技術所限,窯溫較今時為低,此法得器良品甚少,故古時良品瓷具尤為珍貴。今人瓷釉製備已多用化學法,釉質細膩,良品率高。大規模生產,可降低成本,為大眾所用。
唯古瓷所用釉料於燒造之後,因不用化學法之故,成品後釉面之多孔間隙較今釉為大。加之靜電荷及水份張力作用,可將飲品中部分大分子滯留於壁,是故飲用時味有不同。唯靚茶中,小分子物質多為成就茶香之茶氨酸,多酚等香甜物質,而大分子多為茶鹼,咖啡因類等致苦澀物質。是故古法瓷具飲茶時易得茶之芬芳香氣,而苦澀多留於壁。古人智慧,誠不我欺!
神瓷茶具於投造以來,均用古法備釉然高溫燒造,良品率低。唯本著品味完美茶韻之主題,不計工序繁瑣,選料嚴謹,燒造仔細,守的三味真火方得成器。唯目前之藝,儘能燒造所謂“雨過天青雲破處,這般顏色作將來”之單色釉。另器形多小,不成大器。
神瓷茶杯通體淡青色,富玉質感。器形嚴謹,持握適意。盞色青白而無損茶色,觀之湯色清郁。茶氣易逸,一啜追味而浅酌即止。隨後再次啜飲,茶味縈繞只覺清馨而不余苦澀,飲之易入喉而韻味出。呼之茶氣繚繞鼻邊,齒頰留香。到此由心而發,方知神瓷之妙!